以文塑旅,这十个文物古迹活化利用成全省典型_南方+_南方plus

日前,广东省2025年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宣传活动在广州举行,现场公布了10项2024年度广东省文物古迹活化利用典型案例,并举办了授牌与颁奖仪式。中山纪念堂、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旧址、佛山祖庙灵应牌坊、复兴别墅、长安围楼、惠州府衙遗址、“葛洪抱朴 问道罗浮”文物游径、南社村古建筑群、虎门医院旧址和笔架山潮州窑遗址十个活化利用项目入选。

受访者供图

这些典型案例,为全省乡村旅游发展注入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鲜活样本。将古建筑、遗址等历史遗存转化为新型业态,不仅让沉睡的文化遗产“活”起来,更构建了广东乡村文旅深度融合的支点——让游客在触摸岭南文脉的同时,带动了农特产品、民宿餐饮、非遗手作的消费升级,形成“文化遗产保护-文旅价值转化-乡村产业振兴”的良性循环。这种创新实践既破解了部分地区“有资源缺活力”的困局,又以文化IP重塑了乡村旅游吸引力,为广东推动全域旅游、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范式。

据悉,广东省文物古迹活化利用典型案例推介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旨在探索文物活化利用的实践路径,推广政策扶持、鼓励社会参与、发展多样业态、助力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的经验。经材料初审、专家评审论证投票、社会公示,选出2024年度10个项目作为年度典型案例。自2020年以来,已连续组织了6届,全省共有45个项目获此殊荣。

受访者供图

附2024年度广东省文物古迹活化利用典型案例

中山纪念堂

受访者供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山纪念堂是广州重要的历史文化坐标和文旅目的地。纪念堂除通过常设展览向公众讲述广州的革命历史和伟人历史外,每年还结合文物、建筑、古树名木等资源举办60多场科普教育活动,尤以红棉讲堂、青少年自然科普系列课程为代表。作为广州首批古树公园,园区还设计“古树生态径”,串联文物古迹与红棉王等众多名木,为开展公众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氛围。此外,中山纪念堂也是广州重要的演出场所。

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旧址

受访者供图

该旧址既是胡志明在广州从事革命活动的重要纪念地,也是中越“同志加兄弟”深厚友谊的重要见证,是广州重要的革命文物和文化遗产。经修缮后,旧址全面向公众开放,以中越双语的主题展览介绍相关历史,配合导览宣教、文创、阅读及文化沙龙活动营造公共文化服务空间。越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苏林,越南文化体育等机构代表团都曾到访,旧址成为中越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旧址的活化利用也与周边红色史迹联动成为经典红色史迹参观研学路线,生动展现大革命时期广州的历史风云。

佛山祖庙灵应牌坊

受访者供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佛山祖庙的灵应牌坊始建于明代,是每年春秋谕祭的重要祭祀空间。祖庙博物馆积极探索面向研究教育的活化利用路径,与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合作设立“斗拱修缮古法新做”课程,指导学生进行现场勘察、方案设计、修复技艺学习、数字化建模等实习内容。祖庙博物馆还通过研学课程及数字藏品的开发,向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进行中国传统建筑特色构件的科普宣传工作。

复兴别墅

受访者供图

复兴别墅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为佛山市顺德区的不可移动文物,是顺德区慈善会的办公场所。慈善会向市民打开了部分办公区域,别墅内布置了展现本土慈善事业发展的展览,本土爱心企业为公共空间捐赠了服务设施,慈善组织、社工举办公益市集、爱心义卖、善款筹集等线上线下主题活动,并在区教育局的指导下开展亲子慈善教育课程等。复兴别墅成为顺德区宣传推广慈善文化的重要阵地。

长安围楼

受访者供图

长安围楼位于韶关市始兴县城墨江边,是一座始建于1864年的传统客家围楼。首层开辟为惠民公益项目风度书房,藏书过万册,成为附近居民经常光顾的“家门口的图书馆”,阅读氛围浓厚。二层和三层是始兴围楼文化体验馆,向公众展示始兴围楼的历史渊源、建筑特色及文化价值。四层作为文化活动空间,日常举办风度沙龙、九龄小讲坛等主题文化活动。

惠州府衙遗址

受访者供图

惠州府衙遗址位于惠州市中山公园内。此处历史上称为“梌山”,自隋代在此设立循州总管府,府治建筑沿用至民初。近年的考古发掘揭露了有“开城第一井”之称的隋代梌井、明清府衙建筑基址等遗迹,在此基础上以建立的展示馆,以近距离、体验感强的优势使公众身临其境的了解惠州“千年府治”的历史文化。本项目也是广东省在广州之外首次对官署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和建馆展示,为同类古迹的保护利用提供了经验。

“葛洪抱朴 问道罗浮”文物游径

受访者供图

惠州罗浮山因为葛洪这位灵魂人物,成为岭南道教和中医药文化发源地,冲虚古观、稚川丹灶、洗药池和罗浮山摩崖石刻等古迹的串联,形成了以葛洪和中医药文化为主题的文化遗产游径。结合丰富的自然资源,罗浮山以游径为依托设计了多种主题的研学课程,其中《青蒿素探究之旅》《邂逅中医大咖》等课程最富特色,让青少年在丰富的活动中加深了对中国传统医药的认识。罗浮山也在节假日开展民俗和非遗活动,特别是围绕中医药文化的葛洪文化节、清明艾文化节、罗浮修禊、太极大会等等,结合传统文化内涵推高旅游氛围。

南社村古建筑群

受访者供图

南社村位于东莞市茶山镇,有珠三角地区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活化利用规划合理,文物古迹采取分级利用方式,涵盖历史文化展示、社区服务、非遗体验和特色商铺民宿经营等多种业态,并以古建筑群为载体,举办开灯节、千叟宴、茶文化雅集等传统活动,形成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树立起南社村的文旅品牌,形成了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良性循环,是广东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省级试点。

虎门医院旧址

受访者供图

1933年,抗日名将蒋光鼐先生联合地方乡绅捐建虎门医院,是地方最早的综合医院。近年来,经过修缮的虎门医院旧址活化利用成为虎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旧址开辟阅读空间作为虎门图书馆的场地扩展,也通过常态化举办展览、交流活动,以及文化艺术、医疗养生等公众喜闻乐见的科普教育讲堂为群众服务,是社区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旧址也与其所在的执信公园形成了联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推广传统文化,成为社区活动的热点场所,与虎门医院在历史上造福桑梓、扶病救贫的价值内涵形成了延续。

笔架山潮州窑遗址

受访者供图

笔架山潮州窑遗址位于潮州市韩江东岸,是宋代青白瓷窑系的重要窑口,产品以外销为主,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遗产点。笔架山潮州窑遗址以“边发掘、边保护、边建设、边展示”的形式进行活化利用,举办“考古探龙窑”等公众考古研学营,让青少年亲身体验考古现场;联合潮州各县区院校、博物馆和社区,举办“考古进校园”“考古进社区”和文化讲坛等活动;配合媒体宣传,面向不同群体进行文物考古知识科普,极大提高了遗址的社会关注度。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 欧晓嫦

图片:来源网络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伍咏言